外形特征:白蚁体长一般由几毫米到十几毫米,体躯分头、胸、腹三部分。体色有白色、淡黄色、赤褐色,直到黑色不等。但大多种类的体色较浅淡,近于乳白色。
地理分布:白蚁遍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,其主要分布在以赤道为中心,南、北纬度45°之间。在我国境内,白蚁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,向北渐渐稀少,往南逐渐递增。其中,云南省分布白蚁种类最多(125种),其次是广东(69种),广西(67种)和海南(65种)。
白蚁的繁殖:每年3—5月份是白蚁的繁殖季节,大量长翅繁殖蚁从蚁巢中飞出,雌雄蚁在低空中分飞并自由“婚配”,然后产卵,繁殖后代,另立新的群体。
生活环境:
1.温度:在赤道两侧,越近赤道白蚁种类越多,密度越大,生活方式也越复杂。据测试,白蚁(家白蚁)的最适气温为25-30摄氏度。
2.湿度:群体发达的白蚁种类,需要专门的水分供应,以维持群体的水分和湿度需要。白蚁虫体含水量约79%,白蚁巢体含水量占30%-37%,平均33%。
3.空气:白蚁是生活在半封闭的巢穴系统中的群体生物,在黑暗的巢穴系统中自成一体,有人戏称它为“黑暗中的居民”。
4.光线:白蚁长期在营巢内隐蔽生活,就多数个体而言是畏光的。然而,白蚁群体的扩散、发展,却离不开光的环境,有翅成虫飞离群体时都有趋光习性。白蚁和其它许多昆虫一样,对光有强烈的正反应——趋光性。因此,白蚁有翅成虫飞离旧群体,建立新群体,光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。
5.土壤:除木栖性白蚁与土壤不直接发生任何关系外,土木栖白蚁和土栖性白蚁跟土壤的关系都极为密切,特别土栖性白蚁,无土不成巢,离开土就生存不了,土栖性白蚁对土壤有严格的选择。土壤也是土木栖白蚁的蚁巢、蚁路的主要成分。